中美香会上的"言论"攻防与第八轮战略经济对话前的你来我往,都无法表现两国新型大国关系走到今天的处境。过去4年,"新型大国关系"提出32次,回应8次,这是媒体梳理习近平与奥巴马会晤以来对待两国新型关系的态度"热"与"冷"。
不过,迄今37年以来,两国持续发展的关系说明,这一次两国的底牌还互有"交换"的空间。
今年是中美关系特别的一年,因为中美结构性矛盾和核心国家利益的矛盾持续加深,而这两个矛盾又加剧了台湾问题、西藏问题、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网络安全问题、朝鲜问题、人权问题、贸易摩擦问题等等。
从第八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两国提出的议题看,似乎两国对于彼此关切,又将上述问题分成了两方面:美国关注中国的钢铁、汇率以及气候变化、双边投资等等贸易摩擦。而中国的关切则更加简单:台湾问题、朝鲜问题、南海问题。美方希望要在市场机制方面,向中国要一种切实保证与承诺,甚至希望介入协商。而中方的目标则明确:向美国要一种切实的承诺与保证,不希望美国过多介入南海、台湾问题。
可以说,中美两国的贸易摩擦随着中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的确立而逐渐发展,但中国周边问题的出现实际却是老问题。
从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中方关切的这些问题便随着两国关系发展时好时坏,甚至成为某种历史周期律。比如,驻美大使张业遂曾总结说,中美关系发展是10年向好,10年紧张:
1979年--1989年,中美建交、小平访美,中美初步发展10年,开拓新纪元;
1989年--1999年,89危机,李登辉访美,美轰炸南联盟大使馆,台海危机,中美关系大起大落,几乎破裂;
1999年--2009年,中国入世,举办奥运会,中美元首互访,两国平稳发展;
2009年以后呢,问题一个一个来了。
2009年美国大选前后,中方曾通过时任美国总统布什向继任者奥巴马喊话,表达了中方关切台湾问题、南海问题的立场,并历史上首次对美表示,上述问题为中国的核心国家利益。
然而,美方对此反应非但没有收敛,反而多次毫不犹豫地表态:美国重返亚洲的目标就是为了遏制中国。
这或许涉及到两国关系发展到大国与大国关系时,彼此同处独木桥时的不同"心境":美国是否把中国认为是新崛起的大国,来挑战其世界霸主的权威。而这种观点被称作修昔底德陷阱,它认为,是历史把中国、美国推到了这样的一个崛起的大国和守成的大国的角色,自然不可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挑战与被挑战的角度中去。实际上,从2008年至今,中美两国这种结构性的矛盾也确实不可避免。
然而,在第八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两端,美国在贸易摩擦中的待解难题并不突出,反而是中国目前遇到的个个都是国家核心利益问题。如此不对等的谈判,双方为何能坐下来协商,又各会交换什么底牌呢?
坦白讲,从1989年邓小平提及《中美关系终归要好起来才行》一文起,"中美关系是要好起来才行。这是世界和平和稳定的需要"这句话便已袒露出两国关系保持发展的基石所在。除此之外,处于下行期的世界霸主美国,也需要新兴大国中国在全球事务中发挥积极建设性作用,这是双方坐下来谈判的积极原因之一。
现实的考量更加明确。从美方角度讲,当前美国社会经济发展停滞,居民消费意愿下降不仅会让奥巴马政府难堪,而且也会影响同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希拉里能否如愿登顶。
在海外,奥巴马时代的政治遗产,无论是古巴、朝鲜,还是气候峰会,没有中国的配合,这个世界领导者的成绩单始终是残缺的。因而,从全球战略利益与本国竞选角度出发,美方自然愿意拿出适当的底牌在这个时间节点与中方交换彼此关切。
对于中国,当前的南海形势则有向复杂局势发展的可能。不谈美军舰飞机每年以几千次的频率抵近或经过中国九段线,单说背后由美国推动,菲律宾等国发起的南海仲裁已让南中国海的局部领土争端有上升到国际问题的趋势。
另外,2016年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后,新上台的民进党领导人不承认九二共识,也没有承认一个中国原则。相比于马英九时期的台海关系,当下的两岸走向出现了向不确定发展的迹象,一旦台湾控制的南海诸岛主权生变,台湾问题便可能有与南海问题叠加的可能,这将是维护南海、台海和平的各方最不愿看到的。因此,从国家的核心利益考量,中国目前必须让美国做出让步,捍卫南海、台湾问题等主权核心利益。
当然,互换底牌代价十分明显,中方在经济与全球战略层面或许不得不考虑美国开出的条件,这虽然不见得当下有利,但也不得不卧薪尝胆了。而美国则可能为中国在南海的主权要求,作出承诺,乃至让步。
幸运的是,只要两国关系保持发展,中国就拥有将当下核心利益问题改观的时间与空间,而任何一轮中美对话所实现的不仅是互换底牌,关照两国彼此关切,也是对世界大国之间关系的弹性维护,避免对立乃至对抗的发生。
这或许是新型大国关系最具时代性的特征,用"纸牌"互动替代剑拔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