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2月22日,“对话合作,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重回正轨”蓝厅论坛在北京举行,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美国前财政部长鲍尔森、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北京大学校长郝平等致辞,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傅莹、美国前贸易代表希尔斯等中美双方多位前政要、专家学者出席。
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指出,中美两国元首在除夕的通话中指出,双方要避免误解误判。其前提是中美双方必须准确了解彼此政策意图,为此对话和沟通必须尽快进行,建立有关领域的对话机制是当务之急。
正文:
中美两国元首在农历除夕(2月11日)首次对话,向全球传递出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挑战的积极信号,让人对此前紧张的中美关系彻底地长舒一口气。但是仍有一些西方媒体保持怀疑,认为中美合作“可能性”较小,更有甚者,说美方是先“软”后“硬”,让中方高兴高兴。我不同意这种看法,我认为这是新年伊始全球头等大事,其影响和意义己远远超过对话本身。
1.对话是精心准备的,时间选择在中国农历除夕也不属偶然。这不仅是拜登1月20日上台后全球最瞩目和期待的一次对话,更是拜登通过向习近平主席和中国人民拜年,以彻底结束特朗普对华极限施压的强硬政策,可以说未来四年双方的关系将是“激烈竞争的对手”,而不是“零和游戏”的死对头。
2.双方对中美两国元首对话报导不长,但每一句话都传递出积极精神。特别令人高兴的是双方提出要加强对话和沟通,避免误解误判,连措词都一样,这是下了功夫的。中方提出中美双方要不冲突、不对抗,前题当然是不误判,美方重申此项内容,更表明美国面对长期以来的事实也找到了问题的关键,这比什么都重要,因为找到问题就是解决问题的一半,接下来的事情就更好办。
3.应该说,拜登也是一个“中国通”,首次对话便提出双方应在气候变化等领域开展合作。其实,双方只要管控好分歧,合作领域还很多,包括绿色经济、能源、反恐等领域,尤其是在当下全球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
综上所述,中美要想避免误解误判,就必须准确了解彼此政策意图,为此对话和沟通必须尽快进行,因而建立有关领域的对话机制是当务之急。
习近平主席在与拜登的通话中指出,两国外交部门可就双边关系中的广泛问题以及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沟通,两国经济、金融、执法、军队等部门也可以多开展接触。中美双方应该重新建立各种对话机制,要畅通沟通渠道,推进交流合作。
其实,经过中美的共同努力,双方已创立了90多个对话机制,涉及到各个领域,单在经贸方面的对话就有: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美商贸联委会会议、中美科技合作联委会会议等。
然而这些对话机制己被特朗普肆意废止,当务之急是要按习近平主席指出的那样:中美双方应该重新建立各种对话机制。我坚信,两国元首通话后,一股搭建两国互信的对话机制热潮会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