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新疆昆玉9月5日电(记者 张微) 塔克拉玛干沙漠被称为“进得去出不来”的“死亡之海”,从昆玉市西南方向出发约10公里,在这座一望无际的沙漠边缘,随着汽车行进,眼前渐渐出现一片黑蓝色的“光伏海洋”,成千上万块光伏板整齐排列,正在吸收着炙热的阳光。
大唐昆玉光伏电站项目区 中国日报记者 张微 摄
“这里年平均日照大概2615个小时。” “85后”的马晓乐是大唐昆玉光伏电站站长,记者来到时他正像往日一样认真视察着一块又一块光伏板。
大唐昆玉光伏电站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昆玉市辖区,该电站项目是南疆区域开展实施的重大能源项目之一。
据悉,该项目有效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健康发展,并对当地拉动固定资产投资、满足用电负荷迅速增长的需要发挥积极作用,具有较大的社会、环境等综合效益。
“百万光伏基地全部建成后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20.4亿度。”马晓乐向记者介绍到,“项目建设期雇佣当地劳动力约2000人,建成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61万吨。”
近年来,昆玉市积极探索构建光伏治沙新路径,在发展清洁能源的同时,更积极探索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的新途径。
光伏板遮挡的阴影区域下长出的一株草 中国日报记者 张微 摄
受光伏板遮挡,记者发现每块光伏板遮挡下的阴影中土地都有不同程度的湿度变化,有些土地上竟然长出了小草。
“每次看到这些心情很好,很开心,之前这里可是啥都没有,现在至少能看见小草了。”马晓乐对记者说,“光伏板遮挡,减少风速,蒸发量低于阴影外部,水就会流到下面,阴影部分就会有机会生长小草,我们同时注重施工后恢复地貌。”
正在工作的马晓乐(左二)和艾力达夏·艾克拜尔(左一)中国日报记者 张微 摄
当问及发展光伏产业对治沙和环境保护有何影响时,刚参加工作一年的艾力达夏·艾克拜尔对记者说,“土地越来越好了,如果没有光伏板,沙尘会直接刮到昆玉、和田,你看现在,好多啦。”
艾力达夏是该电站的一名学员,大学所学专业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我大学毕业就入职了,生活质量提高了很多,每个月还能回一次家。”
正在认真工作的艾力达夏·艾克拜尔 中国日报记者 张微 摄
中国是世界荒漠化程度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被称为“三北”的西北、华北、东北地区分布着我国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和广袤戈壁,沙化土地约占全国沙化土地面积的90%,是我国荒漠化防治的核心区域。
面对荒漠化危机,中国不断加大荒漠化防治力度,探索出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创新之路——光伏治沙,目前,光伏治沙已取得部分成效,将为全球荒漠化防治提供有益借鉴。
虽然光伏治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毋庸置疑这是一条“绿动”未来的康庄大道。正如马晓乐说,“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研究在这片光伏板下种植其他作物,未来都是有希望的。”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记者毛卫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