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观察家 | 产业链供应链固链在经济重振中极具重要性

2022-07-26 07:59:5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周汉民

  周汉民,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院长、上海中华职教社主任、上海公共外交协会会长

  □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面对当下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带来的挑战,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固链、稳链、强链至关重要。

  □ 从当下的产业链供应链情况来看,主要有三个问题:一是国际循环不畅,对产业链供应链继续造成冲击;二是产业根植性不强,长期供应链外迁风险增加;三是市场作用不足,要素资源配置效率有待提高。

  □ 产业链供应链固链要从三个着力点出发:一要认清产业链供应链掌控力的本质;二要切实发挥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的作用;三要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体系。

  □ 上市公司作为我国企业的中坚力量,必须认识到产业链供应链固链的极端重要性,主动承担起“链长”的职责,积极培育“中国系”的配套中小企业,促进上下游产业汇聚和集群打造,助推中小企业与国内外市场有效对接,扩大产业链供应链规模,提高组织化程度,打造包括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体系、监测体系、协同体系在内的产业链现代化治理体系。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面对当下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带来的挑战,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固链、稳链、强链至关重要。上市公司作为我国企业的中坚力量,必须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认识到产业链供应链固链的重要性,于变局中开新局,排除万难、勇毅前行。

  产业是经济的重要基础,一段时间以来,国际经济循环格局发生深度调整,全球产业格局出现深刻变革,各国产业链供应链战略作出重大调整。近期,世界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根据世贸组织最新预测,受全球多重负面因素影响,预计2022年全球商品贸易量将增长3.0%,低于之前预测的4.7%,这将导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与韧性遭遇极大挑战,我国亦面临产业链不稳定、部分供应链外移等带来的挑战。

  越是充满艰难险阻,越要把握好时与势。发展和安全,如一体之双翼、驱动之双轮。统筹发展与安全,对于在复杂环境下更好推动产业链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必须树立底线思维,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既正视困难又坚定信心,才能闯激流、过险滩,迈向更加壮阔的前程。

  1产业链供应链固链面临的问题

  从当下的产业链供应链情况来看,主要有三个问题:

  一是国际循环不畅,对产业链供应链继续造成冲击。

  在以全球价值链分工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全球化大趋势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的背景下,目前国际供应链的难点堵点仍较多,一些重要产业链供应链还遭到人为干扰,高端人才、国际合作等环节受阻,全球共同应对产业链供应链中断风险的意愿不强、能力不足。此外,疫情导致世界范围内经济活动减少,全球市场处于收缩、修正和调整期,中小微企业面临更大压力。

  二是产业根植性不强,长期供应链外迁风险增加。

  由于我国部分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核心基础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受制于人,随着各国对政治和安全因素的考量增多,特别是某些国家想实行“脱钩断链”,构筑“小院高墙”,加速全球供应链多元化、区域化进程,我国部分领域供应链在全球格局中的地位受到冲击、外迁的风险在增加,部分企业出于降低成本、规避风险的考虑,将出口产能向周边国家转移。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国际关系的错综复杂导致全球产业链出现“去中国化”苗头。有些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全面战略遏制继续升级,并且为了加快推进制造业回归,西方国家对垂直产业链的控制进一步强化,特别是在高科技、工业原材料等战略性产业领域,供应链回流、关键技术和核心环节自给自足将成为新趋势。例如,目前,美国已完成半导体、大容量电池、关键矿产资源、医药等的供应链安全审查,提出了重建生产能力、扩大需求、加强与盟友之间的合作等提升供应链安全的举措,企图打造由美国控制的产业链供应链全球体系。

  乌克兰危机也我们带来了警示:如果一旦面临西方的极限施压,通过制裁将世界经济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我国产业链供应链能否保持畅通,一些关键产业和环节的国产替代能否跟上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要求我们练好内功,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能力准备、战略准备。

  三是市场作用不足,要素资源配置效率有待提高。

  我国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和规模十分庞大,但是由于产业链掌控力和供应链配套不足,各地区主导产业选择同质化倾向明显,出台的政策缺少有效的统筹和衔接等原因,产业链供应链优化整合不足,市场自发调节能力较弱,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结合不够紧密,企业参与技术攻关的意愿不强,难以很好地实现错位发展和紧密协作,也难以形成一个有机的现代化产业链体系。2021年以来,我国大宗原材料、能源等供应紧张,价格持续徘徊在高位,给企业生产经营和产业平稳运行造成一定冲击,从中也暴露出我国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中存在薄弱环节,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得不够。

  为更好地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笔者自2020年初以来持续走访调研了近300家企业,特别是今年6月1日上海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以来,连续调研了近20家企业。关于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国内企业反映的问题较多集中在物流和人流通行受限、劳动力缺乏等方面,这些问题使得企业正常经营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产业链上下游断裂还产生企业复工复产不同步问题。一方面,由于上游企业的断供,企业的原材料采购出现缺口,生产无法恢复,导致订单流失;另一方面,由于下游企业停工停产,企业生产的物资无法运出,造成库存积压,形成资金压力。外企方面普遍对中国市场信心较强。2021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规模排名全球首位,从中反映出外企在华投资兴业的强烈意愿。但是,外企也希望进一步了解疫情防控具体举措以及在此期间中国市场的情况。外企的国际商务出差问题同样突出,国际人员往来受阻导致一些重大决策、重要谈判无法有效进行。此外,外企还担心产业规划和政策会否出现调整,期待增加政策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并希望进一步加大市场的开放力度,加强对专利等知识产权的保护等。

  2产业链供应链固链的着力点

  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这是大国经济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产业链供应链固链要从三个着力点出发,不断增强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

  一要认清产业链供应链掌控力的本质。

  不同行业的产业链供应链掌控力核心要素不同,有的是核心技术,有的是关键部件和材料,有的是资源集成能力,有的则是潜在市场规模,有的是上述几个因素的叠加。我们要根据具体的行业领域细化分析,不求“大而全”,而是要掌控核心要素,培育出具有产业链供应链掌控力的企业,最终实现升级、创新、换代。在这方面,上市公司理应走在前面。

  二要切实发挥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的作用。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明确了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是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应有之义和内在要求。努力将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结合得更好一些,这是一个止于至善的过程。在竞争较为充分的领域,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应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充分发挥市场促进竞争、深化分工等优势,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提高效率,让资金和技术自由流动,让创新和智慧充分涌现。在部分关键领域,如芯片、基础性工业软件等,需要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集中攻关,走好自己的路,办好自己的事。

  三要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体系。

  要明确重点行业的产业链供应链国家标准规范,搭建好功能型平台,推动跨区域协同创新发展,促进上下游产业汇聚和集群打造。对于一些关系到国家前途的未来产业,如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影响世界产业布局和全球产业链地位的领域,要率先布局,率先应用,强化对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主导力以及对整体产业链的控制力,推动高科技成果转化和重大创新产品示范应用,有效提升创新的策源力,力争成为产业链供应链的“链主”和“链长”。

  3上市公司要在产业链供应链固链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当前情况下,产业链供应链发展“不进则退,小进也是退”,必须奋勇争先、力争上游。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短期来看,要在严格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确保企业正常经营;中期来看,要提高我国企业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坚持独立自主,在关键领域实现国产化,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话语权,多层次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靠性,这是固链、稳链、强链的保证和基础;长期来看,则要立足我国营商环境持续改善的大局,坚定发展信心、坚持开放包容,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是稳固和促进产业链的支撑。

  上市公司作为国民经济中最具影响力和最优秀的企业群体,既要顺应时代潮流,又要引领经济大势,承担起产业链供应链固链的历史使命,为各类市场主体作出示范和表率,为国家发展大局多作贡献,为稳定国家乃至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提供坚实可靠的支撑。

  据初步统计,截至2021年末,我国上市公司数量为4682家,总市值96.53万亿元,规模稳居全球第二,涵盖了国民经济全部90个行业大类;2021年共实现营业总收入64.97万亿元,占全年GDP总额的56.81%。近期发布的2022年《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显示,500家上榜的中国上市公司总营业收入达到62万亿元,和上一年相比,增长约17.4%,净利润增长约9.2%,提升显著。根据《福布斯》杂志发布的2022年“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排行榜,中国一共有399家企业上榜,且在前十名占有三席,表现亮眼。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向世界,截至2022年6月底,在全球16个主要交易所上市的中国公司共计8392家,总市值为130.22万亿元。中国上市公司已经成为全球资本市场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系列数据着实令人振奋,折射出我国经济加快复苏和健康发展的强大后劲。

  目前,国内外环境复杂严峻,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很多市场主体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没有巨大的压力,就没有前行的动力。上市公司应当勇担重任,主动作为,在产业链供应链固链中,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以鼓舞士气,筑牢根基,充满活力地向前行。

  由此,有三点建议,与大家分享:

  1.上市公司要凸显示范引领作用。

  从来华的跨国企业情况来看,其周围往往聚集一大批本国的中小企业,如德国系、日本系、韩国系等。因而,建议我国上市公司也要主动承担起“链长”的职责,积极培育“中国系”的配套中小企业,依托上市公司的优质品牌资源、自主研发能力、先进生产系统等,促进上下游产业汇聚和集群打造,帮助上下游企业获取包括预测、订单、采购、质量在内的一系列数据,快速匹配,建立联系,助推中小企业与国内外市场有效对接,发挥互补性优势,扩大产业链供应链规模,提高组织化程度,打造包括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体系、监测体系、协同体系在内的产业链现代化治理体系。例如,组织实施国产替代推进计划,建立大型关键装备、研发设施的共享机制,牵头组织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实施“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产品的联合攻关,推动建设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共同应对断供风险,确保在极端情况下产业链供应链能够正常运行。

  另一方面,相关部门也要聚集资源支持产业链龙头企业发展。建议对我国关键行业和重点产业链安全进行评估,对承担国家战略、具有产业链掌控力的上市公司,加快出台针对性政策,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包括资金支持、技术攻关支持、保障供应支持等,加强统筹协调,及时帮助企业“点对点”解决问题。同时,加快利用数字技术最新科技成果,打破地域行政壁垒,促进统一大市场建设,对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切实做到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推动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信息的整合共享、区域的协同联动。

  需要指出的是,在重视发展国内上市公司的同时,对于在华的外国上市公司,同样也要予以高度关注。外企是我国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独特且重要的贡献,也是全球了解中国的窗口和联系中企与全球的桥梁纽带。因而,也要认真倾听外企的心声,及时回应关切。稳外企,其实就是我国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的生动体现。

  2.上市公司要培育新动能。

  一是加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疫情带来的一个重要的积极变化是,数字经济服务业必将继续高速发展。在这一重要机遇面前,我们不能有任何的懈怠。对此,建议上市公司要重点加强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服务和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并加强设计和建立平衡数据开放共享、隐私保护、风控的数据使用监管框架,为更好拥抱数字时代提供必要的软硬件支持。

  该数字基础平台还应考虑向中小企业开放。笔者在这几年的数次调研中,听到中小企业反映比较集中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是衡量企业未来竞争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相比各大行业巨头,量多面广的中小企业因难以负担动辄上百万的系统改造和机房建设费用,以及各类价格不菲的软件服务,放慢了数字化转型步伐。对此,上市公司应履行社会责任,考虑打造面向中小企业的公益性互联网平台,让数字成果更多惠及中小企业。该平台可包括由5G网络、服务器、存储等组成的底层基础设施,涵盖大数据、AI等数据处理的中层数据服务平台,中小企业则以共享方式使用并按照各自所需在顶层开发具体场景下的应用。

  二是加快形成5G工业应用高地。当下,要加快5G与云技术、边缘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先进制造技术的融合共振,促进智能制造和工业生态的发展,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要创造条件,集中力量,打造高能级平台,充分释放运用场景,促进开放共享、协同攻关。以汽车行业为例,可由行业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上市公司牵头,在有一定基础的地区如长三角,构建面向未来的汽车产业数字化生态圈,建立区域性汽车工业数字化赋能中心,以工业物联网为基础通过云端和工业现场间数据的无缝传输,实现人、机、物的全面连接,促进各生产要素间的高效协同。

  三是推动产业集群一体化协同发展。推动产业集群合理布局、协同发展,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和标志性产业链。例如,在集成电路产业方面,长三角汇聚了诸多国家双一流大学、国家级实验室、国家基础工程研究中心,科研经费投入和有效发明专利密集,可以说云集了集成电路研发力量和生产力量的半壁江山。建议相关上市公司发挥龙头作用,牵头成立长三角集成电路攻关联盟,加强产学研协同,共享行业创新技术资源,加快创新与新技术孵化,共同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

  3.上市公司要积极融入国际产业链。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除了提高国有化水平,走出去参与全球竞争也是产业链供应链固链的重要途径。上市公司要发扬坚韧不拔、勇立潮头的精神,做开放发展的推动者、创新发展的领军者、共享发展的践行者,拓展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发挥自身特色,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畅通、畅通世界经济运行脉络,加油加力,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要继续坚守和巩固来之不易的世界市场份额。

  随着RCEP等国际协定的生效,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联系日益密切,东盟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上市公司应进一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全方位国际交流与合作,成为我国“走出去”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亚洲经贸合作圈建设,并形成一定的产业和贸易链闭环,减少逆全球化和地缘政治带来的风险,实现区域合作共赢。上市公司不仅要到世界经济的汪洋大海中学会游泳,而且还要取得世界级的成就。

  与此同时,上市公司通过与世界的深度合作,向全球展示中国企业的优势和提供商品服务的能力,展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进脚步正在不断加速。中国始终是大市场,始终有大机遇。面向未来,开放发展的历史大势不会变,携手合作、共迎挑战的愿望也不会变。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上市公司更要在关键时刻挺住、顶住、扛住,鼓起一股劲,坚定向前行,成为经济恢复和重振的韧性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