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玛丽莎·拉西-科斯基宁,叛逆之笔

玛丽莎·拉西-科斯基宁(Marisha Rasi-Koskinen),一位获奖作家、校园心理学家,曾经的朋克青年,芬兰文学界独一无二的人物。年轻读者喜欢读她的深奥作品,作者在书中毫无禁忌地探讨了年轻人关心的问题。
...

阿努利那·萨沃莱宁(Anuliina Savolainen)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面对年轻时的自己,你会做些什么?这是玛丽莎·拉西-科斯基宁在青春小说《太阳的暗面》(The Dark Side of the Sun)里提出的核心问题。在这部小说中,一个十几岁的女孩进入了与世隔绝的采矿小镇的地下隐秘空间,误入关于记忆和存在主义问题的神秘水域,展开了一场冒险。在穿越时间时,她遇到了另一个时空中的自己。这本书的内容非常精彩,揉合了成长故事、反乌托邦叙事和科幻惊悚情节,荣获了2019年芬兰儿童和青少年文学奖。“我称其为推理小说,我们的现实世界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转折,像是发生了畸变。”这位芬兰作家、心理学家这样说道。

拉西-科斯基宁1975年出生于芬兰,出版了七本书,其中两本是青春小说。迄今为止,她的作品已被译成丹麦语、法语、加利西亚语、匈牙利语、西班牙语和立陶宛语。无论是为成人还是为儿童写作,拉西-科斯基宁始终关注记忆的模糊性和人际关系中的权力动态。其小说中的人物通常不是孩子、青少年或成年人,人物的身份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不断变换,摇摆不定。寻找自我、迷失自我、打破常规,也是她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主题。

另类青春

玛丽莎从小就喜欢这种曲折复杂的故事。她的家乡维萨里迈基是芬兰中部的一个小村庄,四周环绕着森林和湖泊。当年,这个小书虫曾经把附近的乡村图书馆当作第二个家。

少年玛丽莎是一个“朋克和叛逆者”,穿着自制的衣服和机车夹克,头发染成黑色,中间还夹杂着一缕缕绿色挑染。进入高中后,她选修了心理学,这个重要的选择最终引导她进入芬兰西部的坦佩雷大学攻读社会心理学,并成为一名校园心理学家。

玛丽莎告诉我们:“毕业后,我开始从事儿童工作,先是在家庭咨询中心,后来担任校内心理辅导师。”在这段忙碌的岁月里,她一边照顾年幼的孩子,一边写出了第一本小说。2019年,玛丽莎成为一名全职作家。

待命时间

2023年12月,玛丽莎来到巴黎,宣传推广她的小说《REC》(2020年)的法文译本。这本650页的小说在2021年获得了另一项著名文学奖——鲁内贝格奖。书中,卢卡斯和科尔这两个少年在图像和社交媒体主导的世界里结下了友谊,故事由此展开。

“当今流行‘录像文化’,家长或其他人随时随地都可以找到或是联系上孩子,并且随时可以在屏幕上看到他们的身影。这种随时待命的要求对儿童性格产生的影响,只有事后才会显现出来。”玛丽莎若有所思地说道。

当今流行“录像文化”,随时可以在屏幕上看到孩子们的身影

玛丽莎坐下来,双手交叉着放在腿上,从这个姿态中可以感受到这位心理学家镇定自若、抚慰人心的气场。不过,她那猩红色的头发、她选择的素食开胃菜、她对一切边缘事物的好奇心,都让我想起那个昔日的叛逆少年。玛丽莎说,她依然会一摞一摞地借书,依然喜欢在公共图书馆里写作,她认为图书馆是“福利国家的象征,人人都可以进入,不收费,而且向所有人开放”。

作为心理学家的工作经历——多年来解读情绪、寻找学习困难背后的原因、倾听儿童、老师和家长的忧虑,对她的写作产生了哪些影响?“心理学,特别是社会心理学和写作,都与我密切相关。认识到我们如何在对话中不断创造现实,如何根据不同的谈话对象来调整自己的身份和讲述方式,给我的写作带来了更多视角。每个故事的背后,总还有他人的视角。”

唤醒内心的少年

拉西-科斯基宁采用的写作方式,让读者在重复阅读她的作品时会发现字里行间还暗藏着另一个故事。她坦然承认自己的写作风格颇为复杂,并且向我们保证,她在为年轻人写作时甚至更加恣意随性。“我试着陪伴他们读完整本书,由情节主导故事走向,同时增加动作内容,这很有趣!不过,我写的青少年读物可不是什么轻松的读本,我是为那些热爱阅读的人写书的。”2020年,《太阳的暗面》荣获了青少年读者评委会颁发的“青年阿利克斯”奖,再次证明了她那些艰深的故事并没有吓退青少年。

在为年轻人写作时,玛丽莎会把发言权让给她内心的那个少年:“我和她一起写作,她是我隐形的读者。作为成年人,我的责任是支持她,没有权利评判或是教训她。”

玛丽莎说:“通过简单易懂的读物来培养阅读爱好,这固然很好,但我们也需要更深邃的青年文学,并且在其中注入成人书籍中的文学元素。我认为在为年轻人写作时不必回避任何特定主题,但他们确实应该读一些发生在青少年世界中的故事,这样就不用在15岁的时候去读40多岁人物的情感故事了。”

年轻人确实应该读一些发生在他们世界中的故事

玛丽莎·拉西-科斯基宁的书是读者与所谓的“尴尬年龄”(青春期)实现和解的一种方式。这是人生中的脆弱阶段,所有的门都敞开着——至少理论上是这样。玛丽莎不禁要问:“我们将自己的青少年时期理想化了,但这段青葱岁月也可能令人感到羞耻和难堪。有意思的是,很多人都想要孩子,但谁想要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呢?我们都曾经年轻过,那么对于年轻人的这种否定态度究竟从而何来呢?” 

假如能够穿越时空,十几岁的玛丽莎看到今天的自己被巴黎的记者团团围住,法国出版商为她拍摄宣传视频,会作何感想?玛丽莎·拉西-科斯基宁大笑起来:“我想,如果她看到这个未来场景,一定会如释重负,心想,那个人毕竟还不算太笨。”

订阅《信使》

订阅《信使》